所起扬州八怪,大家都知道“郑板桥”,但是扬州八怪之首“金农”,就没那么多人知道了,实际上金农的书画作品自成一格,研究金农的人多了,逐渐他的作品也开始有人追捧。金农的书画作品怎么特别呢?先来看一下金农的作品:
人说,金农的画不可无字,一者因为他的字自成一格,返璞归真,洒脱,大气磅礴,给人愉悦舒适之感,二者字和画融为一体,相互映衬十分了得。比如,他曾画一人在荷塘中的凉亭上酣然大睡,然后题“风来四面卧当中”,单是读这几个字,心中就已经有阵阵清风掠过了吧。他也曾在在一幅画中题诗说,“莫轻摘,上有刺。伤人手,不可治。从来花面毒如此“。
金农生性洒脱,不重功名,但在那个年代,光宗耀祖的思想还是难以摆脱。50 岁时,朋友推举他参加应试,这本是个好机会,却因雍正驾崩而终止。金农早年的隶书风格规整,笔划朴实,50 岁后尽显“怪相”,他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,独创了被称为“漆书”的新书体。这种对当时柔靡的书法风气发起挑战的书体,看似粗犷简单无章法,其实是大处着眼,更有磅礴气韵。为金农打开的另一扇门是绘画。
年过半百才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不算早,但金农的画从开始就气度不凡。他随郑板桥画过竹,后来画过梅,又画过马,最后以僧佛为终。但无论画什么,始终都带着他独特的印记,并伴有几分洒脱,可谓是“大器晚成”。
晚年的金农粉丝众多,颇受追捧,有人甚至以千金的报酬求画,舒适的“老年生活”唾手可得。不过金农对于钱财从没有特别的苛求,又缺乏合理的理财理念,往往“岁得千金,亦随手散去”,所以在生命的最后的几年里,他依然靠卖字画维持日常生活,有时还会抄佛经来增加收入。
公元 1763 年,77 岁的金农逝世,他以终身布衣的身份走完了潇洒又有些颠沛的一生。